查看原文
其他

95后刘楠鑫的公益路:从留守中来,到留守中去

蔡晓谨 武晓慧 社会创新家 2024-05-02


采访| 蔡晓谨

撰文| 武晓慧

书籍和阅读,对乡村儿童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年,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撰文《推进教育公平从儿童阅读开始》写道,“书籍是促进社会公平最好的礼物。对农村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好书送到他们手里,让他们能够读得到好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就好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也就好解决多了。”
面向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痛点,一个叫“毕业后公益”的草根公益机构近年鹊起。过去6年,“毕业后公益图书馆项目”在全国28个省份1800多所乡村小学实施,捐赠课外读物超过350万册,让50万农村孩子获得更好的阅读条件。在这背后,则是撬动了全国100多个地方政府单位、300多家企业、500多位明星、5000家粉丝团、42万名志愿者和100多万名爱心人士的支持。
“毕业后公益”的发起人,则是一个童年在留守中度过,青春在公益中寻路,如今成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的“95后”刘楠鑫。
他做对了什么?

(刘楠鑫在家乡)

1

帮助“儿时的自己”

刘楠鑫的公益之路,缘起于自己的出身与经历。
1996年出生的刘楠鑫,家乡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吞都村,村庄挨着奔腾的金沙江,与四川凉山州隔江相望。永善县曾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昭通市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之一。
刘楠鑫用贫穷来形容自己的童年。在他小时候,鞋和衣服都是穿亲戚家的,记忆中的第一双新鞋,是妈妈为了鼓励他小升初考试买的,大概十元钱一双。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父母在他4岁时就外出打工。他成了留守儿童。他把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全攒起来,用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盼着他们回家。
除了贫穷,他更感孤独。尽管儿时课外书籍匮乏,但阅读仍在他童年起到了特别的陪伴作用。有一次,校长在班上代课时,提及办公室有不少课外书,刘楠鑫和同学周末爬水管进去,偷拿了几本回家看。刘楠鑫拿到一本《阿凡提的故事》,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他童年生活的世界,在远方的故事海洋里,刘楠鑫读得痴迷,割猪草、烧柴火、放牛的时候也看,直到翻烂。那是他人生中看的第一本课外书。

(刘楠鑫儿时房间奖状)

“我无数次梦到,今天的我伸出手帮助小时候的我。在梦里,那个山村小男孩有自己的房间,有很多想看的书,”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梦,刘楠鑫还常常梦到,他对《社会创新家》说,“我无数次想到,如果小时候我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会不会更好的成长。”

这个困境,或者这个梦想,不仅仅是刘楠鑫。

201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课外读物不足10本,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课外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接近20%的乡村儿童一本课外书都没有。

帮助“儿时的自己”,这成为刘楠鑫发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的动力。他对《社会创新家》说,“我就是想为小时候的自己做点事情,时光又不能倒流,但是我可以为平行时空的更多小朋友做一些事情。”

2

公益创业

2014,刘楠鑫考上广州大学。他渴望从一个闭塞的地方,来到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刚上大学时,因为出身贫寒,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他干过各种各样的兼职,派传单、做销售等等,以此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2015年,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全国举办,旨在推动形成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双创”成为当年的年度热词。那一年,刘楠鑫读大二,周围的一些同学们开始创业,谈论着融资几百万元,开发新的APP项目……19岁的他,决定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

他写了一封充满诚意的倡议书,用亲身经历号召社会向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提供优质课外读物。就这样,一个公益事业的美好愿景,慢慢联合起各地高校的500名学生,一起募集书本,再运往山区学校。“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就这样做起来了,头两年开展活动超过1000场次,动员近40万志愿者在家乡建设图书室。

2018年,刘楠鑫和团队大部分成员面临毕业。与许多其它校园公益项目一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面临着继续还是中断的现实问题。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当身边的同学纷纷按部就班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或者就业时,刘楠鑫陷入了迷茫。这段“筚路蓝缕”的创业期,虽然一路走来得到许多支持,也曾遭遇过质疑,他不是没有想过放弃。

快毕业的一天,刘楠鑫专门从广州回了趟家,和发小一起骑着摩托车,到家对面的一座山上,从早上一直待到日落。“我脑子里一直在想,那个走山路的小孩,好多次差点被金沙江的洪水冲走,他走山路的使命是什么?”待了一天之后,刘楠鑫做出了决定,他说,“那个小孩应该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做点有价值的事情,否则这个山路不是白走了吗?”

当年年底,“毕业后”公益团队从“学生社团”转型为社会化组织,正式在广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设“毕业后公益”专项基金。相比校园而言,社会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好在刘楠鑫有一群和他一样葆有初心的队友,用他的话来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能打的铁军”,是有凝聚力有创造力的团队。而团队25个全职成员,大多数也和他一样,有着留守儿童的成长背景。

(毕业后公益图书馆实图)

目前,“毕业后公益图书馆”已成为国内支持乡村教育公益领域发展速度最快,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组织之一。2021年底,毕业后公益基金发布年度项目成效报告,展示项目落地带给学校和孩子的实际效益与改变。报告显示,在随机抽查的171所学校中,在阅读方面,学生阅读时长提升了2.2倍、借阅人次提升了2倍,年人均阅读量从8.6本提升到15.35本,是全国中小学生阅读量的2倍。

3

明星粉丝新渠道

人生路,刘楠鑫不走寻常路;公益路,他也要另辟蹊径。

随着“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越发成熟,一个偶然的契机,刘楠鑫注意到粉丝经济的庞大力量,新的公益筹款模式也应运而生。刘楠鑫带领团队发起“美好应援计划”,号召明星、粉丝团和爱心粉丝加入公益行列。该计划致力于链接明星、向善追星的粉丝团或粉丝为边远乡村小学捐赠图书室,改善孩子们的阅读条件,提升阅读品质。

(毕业后公益主办首届粉丝团星力量年度公益盛典)

近几年,得益于互联网公益带来的公益转型、明星效应的推动、专业公益组织的介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明星粉丝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成为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青年参与公益的一条新路径。刘楠鑫团队正是其中一支很大的推动和受益力量。

当然,这也是一柄双刃剑。

借助明星效应,粉丝团体参与的公益往往带来巨大的流量,也意味着巨大的关注。2020年,一次校服事件让团队遭遇了一次危机。一位艺人的粉丝捐赠爱心校服,因服装上一个字符元素引发争议,尽管团队认为这个设计元素是为了宣扬正能量,部分网友认为是变相的“追星文化进校园”。毕业后公益基金发布了声明致歉,并将所捐服装及活动物资回收。

“那个时候上了热搜,我们这个偏僻的办公室,忽然引来长枪短炮,我们进进出出都被直播,甚至遭遇了网络暴力辱骂。”刘楠鑫对《社会创新家》回忆,虽然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没被主管部门给予任何的批评,也没有行政处罚,但这也让他们团队认识到,粉丝公益需要得到正视和引导。

“我们在向善追星这件事情上是做了巨大的贡献的,”刘楠鑫介绍,“不仅是号召捐钱捐物,我们会帮助粉丝团体从筹备到完成落地,再到邀请他们线下探访,引导这个群体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地参与公益事业。”

刘楠鑫还记得,几年前,一个十三四岁的追星网友,因为这个计划接触到公益后,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那时候这个小孩微博转发的都是粉丝团或偶像信息,感觉24小时在线。到现在当志愿者四五年了,疫情严重的时期,发动微博网友一己之力,给河南的农村小学捐了五万多只口罩。让我们觉得很惊叹,今年才18岁。”

在今年的腾讯公益“99公益日”里,毕业后公益基金联合多家爱心群体,共筹集超126万元善款,筹款参与人次超3万人,预计能帮助100万留守儿童泡一天图书馆,帮助2437位农村留守女童远离性侵害。

(刘楠鑫作为志愿者开展陪伴阅读)

尽管只有25岁左右的年龄,但刘楠鑫却表现得足够成熟,特别是社会活动能力,链接起远超一般草根公益组织所拥有的跨界资源。目前,担任毕业后公益图书馆项目“公益星推官”的,除了拥有众多粉丝的艺人群体,还有奥运冠军、花滑健将、电竞选手等公众人物。

“一开始和电竞选手合作做公益有点担忧,尝试后效果也很好,”刘楠鑫介绍。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电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达到5.06亿人,电竞作为新兴体育项目的正向认知越来越强。刘楠鑫团队顺势“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探索公益合作更多的可能性,带动新事物和新力量来助力公益发展。

“善意不为群山所隔/如繁星点点奔赴而来/零星光亮也足以驱散阴霾”,这是毕业后公益基金在今年全民公益日的愿景。

这个愿景,从云贵高原金沙江边的小山村,走向全国。刘楠鑫的人生愿景,不过刚启动。END




 更多内容 
曹军:为了儿子就业,他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桂馨基金会樊英:解决乡村教育真问题,做有根的乡村公益
观察|女权主义者在表达什么?
小红花捐赠超1.82亿朵,99公益日促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