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行政法人,我们这样传播“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

王学堂 法律学堂 2024年09月27日 08:42

1

曾任最高法院院长的任建新先生因病于2024年9月21日13时33分在北京逝世

消息传来,让我们法律人非常悲痛,我们不只是为一位领导人的去世而悲,更多是为一个时代的渐行渐远而痛。

2

看到微信上许多讣告以及个别缅怀文章。

作为一个法治的普及者,我就想应该写一写,一是缅怀二是回忆三是法治普及,于是就有了:

任建新与“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

任建新与“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

这篇小文。

3

我选取的是任建新关注“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这个切入点。

首先考据的是事实存在与否,真相如何。

文章的出处在人民法院报2018年10月29日《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始末》,里面记载:

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看到《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后,将该报道电传给浙江高院时任院长袁芳烈,批示要求浙江高院依法秉公办理。

这是最高法院的机关报权威刊登,也是我文章的主要依据。

但问题在于,是否真的有这个批示?具体内容是什么?

3

说来,这样的史实肯定是不够的。

于是,我联系了曾供职于最高法院的蔡小雪法官向他求证,他说自己没有见到过任建新批示件。

但他提供了一条线索:听说是清华大学何海波专门考证过这个案例。

正巧,何老师在河北大学参加全国法2024年会,我于是有机会当面求证。

4

2022-11-14 何海波老师曾经在其微博发消息:

包郑照家的房子,大概真的要拆了

1987年,因为县政府强行拆房,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农民告县长案件。从其象征意义来说,该案可谓中国当代的行政诉讼第一案。我的《行政诉讼法》教科书,就拿这个案子作为开篇。

有意思的是,县政府爆破拆除并打赢官司后,包家人继续住在该房。包郑照老人去世后,他的大儿子一直居住,直到这次拆迁。

不知道有关部门能不能不拆这房子,留着它,把它改为一个博物馆这可是当代中国法治的纪念之地。

我当时还积极转发支持,并建议可以改成行政法治陈列馆,全国行政法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可以捐赠与行政法治有关的纪念物,丰富其馆藏。

印象中浙江大学章剑生也积极呼吁。正巧,他也在河北大学的年会现场,于是向他求证。

他表示:该地已经如愿保留,建成了法治博物馆,但新馆建成后,他也没有实地去过,没有实地照片。

5

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布有时效性,要迎合热点蹭流量,这些都给考证带来了大难度。

我又向老乡、著名的行政法实务公号运营人刘万金法官征求意见,他对文章题目提出了修改意见,他修改为:

任建新与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民国时就有行政诉讼案)。

6

就这样,经过诸多好友的支持,2024年9月23日凌晨,“法律学堂”公众号如期推出了怀念文章。

实话说,这篇文章点击量不高,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流量。文章质量也一般,因为都是在高铁上写作,确实不太习惯。

但这篇文章的后续影响是我没想到的。

7

先是我的老友、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的汪勇教授发来微信并推荐了包先生的外孙陈先生的微信号。

这算是找到了包先生的后人。

加了微信后,向他询问有无纪念馆的照片,可惜他也没有。

这真是无图无真相。

8

更想不到的是,我的微信好友魏宏岩先生竟然与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代理律师楼在同一家律师所。

他发来了楼先生的指谬。

在最高法院官微的文章里写道:

包家代理律师楼献回忆说,那还是一个很多民众分不清“被告”与“被告人”的年代,“农民告县长”在一些官员看来是刁民难为政府。当时立案以后,有许多媒体给包家扣上了清障“钉子户”的帽子,无理却告状。可见在当年“破冰”之难。

楼献赞叹法制之变迁,感叹如今再代理行政诉讼案件,已经感受不到任何压力,民众与政府对簿公堂,只是依法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已。

代理行政诉讼第一案的心得,楼献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如果当时就有行政诉讼法的话,结果会输吗?历史不会重演,但有一点欣慰,中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从此觉醒了,民诉不了官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也很幸运地加了楼先生微信。

可惜,因为我这几天都在山东省亲,还没能详谈。

9

法治的故事在继续。

2024年9月26日下午。

老家龙港的同济大学苏苗罕教授在群里发出了龙港法治馆关于该案的陈列照片。

几乎同时,最高法院行政庭长耿宝建先生转发了最高法院官微发布的《改革之城的法治之光》:

为了纪念这场官司推动我国法治化历史进程所作出的贡献,龙港市委、市政府保留包郑照的三间故居,通过改造和修建,打造了这座“龙港法治馆”。

至此,包郑照的三间故居得以保留,“龙港法治馆”建成的消息得以实证。

10

这样的文章引发了大家的更多回忆。

蔡小雪法官回忆道:本世纪初拍过以包氏父子告县政府一案的电影,剧本是蔡法官帮助修改的。法律顾问挂名是黄松有。

可惜,电影名他也忘记了。

但这也难不住有考据精神的行政法人。

苏苗罕教授和刘万金法官几乎同时回忆起电影告状并找到了网上的链接。

我也把他放在原文阅读部分,欢迎大家观看。

11

围绕新中国行政诉讼第一案,我们行政法人做了这些传播,我能记述的当然是挂一漏万,因为只是我的个人视角。

但我们传播行政法治的一片苦心,大家应该能体会到。

2024年9月27日星期五


法院故事 · 目录
上一篇胜诉方要的是裁判结果,败诉方才要的是“说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律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