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

心血管科 淋床医学
2024-08-29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1.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为什么要进行风险评估?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病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多个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多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可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孤立控制单一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指根据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水平和组合判断或预测一个人或一群人未来(5年、10年或余生)发生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概率。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Ⅰ,B)。风险评估应在启动干预措施之前进行,依据总体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决定干预的起始和目标值,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给予相应强度的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预期效益,避免过度治疗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
2.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基于长期队列随访数据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既往研究显示基于欧美队列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人群。《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于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的数据建立了“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本基层版指南对该流程进行了简化,概括为以下3步(图1)。
第1步:
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是否为高危。满足下列任意1项者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多超过10%,可判定为高危:
(1)糖尿病;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9 mmol/L;
(3)慢性肾脏病(CKD)3/4期;
(4)正常高值血压合并3个危险因素[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45岁/女性≥55岁];
(5)高血压合并≥1个危险因素。
10年风险为高危的个体无需再进行第2步和第3步评估。
第2步:
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是否为中危。对于不符合高危条件的个体,进一步评估是否为中危。(1)正常高值血压合并上述3个危险因素中的2个,或(2)高血压不合并危险因素,其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处于5%~10%,属于中危。
第3步:
评估心血管病余生风险。对于第2步评估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的个体应进一步评估余生(终生)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以识别中青年群体中10年风险不高但余生风险高危的个体。
满足以下任意≥2项者,余生将有30%以上的概率发生心血管病事件,属于余生风险高危:
(1)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2)非HDL-C≥5.2 mmol/L;
(3)HDL-C<1.0 mmo/L;
(4)体重指数≥28 kg/m2
(5)吸烟。
3.对10年风险为中危的个体为什么要考虑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
图1的风险分层仅考虑了主要伴随疾病的状态和危险因素,而在临床实践中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尤其是当个体的10年风险评估为中危时,有时难以权衡治疗的风险与获益,此时应考虑风险增强因素以确定是否启动干预措施(Ⅱa,B)。既往研究发现这些指标均与心血管病发病有关,但无法在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改善模型的预测能力,或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可及性不足,因此不作为风险评估模型的核心变量,而是作为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对于中危个体,医患双方应针对风险与获益进行充分讨论,在考虑患者意愿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是否启动干预措施。总体而言,所具有的风险增强因素越多越倾向于高危,越支持启动干预措施,反之亦然。值得注意的是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积分为0时,绝大多数患者10年ASCVD风险<5%,可暂不考虑药物干预。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见表3。
生活方式干预
一、合理膳食
1.健康膳食结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强调食物多样化,并注意能量平衡,每日摄入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谷薯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鱼、禽、蛋、瘦肉120~200 g(其中蛋类40~50 g,相当于1个鸡蛋),奶类300 g。合理膳食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减少烹饪、调味品用盐,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摄入反式脂肪等,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预防(表4)。
大量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摄入以植物为基础的素食加之水果、坚果、蔬菜、豆类、低脂的植物或动物蛋白(最好是鱼类)、固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植物纤维以及地中海饮食(主要由全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组成并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包括较少的家禽和奶制品、红肉和肉制品)的人群全因死亡率较低。以全谷物、蔬菜、水果和鱼肉组成的饮食模式加初榨橄榄油或坚果可降低人群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等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
2.限制胆固醇能降低ASCVD风险吗?
膳食中胆固醇的来源包括肉类、鸡蛋等。目前膳食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病及死亡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干预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高胆固醇摄入可导致血总胆固醇(TC)、LDL-C水平升高,带来潜在风险。20多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上升34%,目前成人平均摄入量已达266.3 mg/d,与美国相当,且其中1/3的居民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已经超过既往推荐的300 mg的上限。
关于鸡蛋摄入,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在当前健康膳食模式下,普通人每日食用1个鸡蛋(585 mg胆固醇/100 g鸡蛋)或等量胆固醇;素食者如无其他胆固醇来源,可适当增加奶制品及蛋摄入量;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或心力衰竭高风险人群摄食高胆固醇食物需谨慎;非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鸡蛋摄入,不超过每日2个。
3.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与ASCVD风险关系如何?
饱和脂肪与总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用不饱和脂肪等效替代5%的饱和脂肪,总死亡率可降低27%。使用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可减少卒中发生、降低死亡率。
4.反式脂肪(酸)增加ASCVD风险吗?
摄入反式脂肪(酸)增加ASCVD风险。反式脂肪与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反式脂肪对脂质和脂蛋白有不利影响,加剧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炎症和心律失常。
5.限盐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减少日常钠摄入量可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慢病防控目标为到2025年人群钠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2012年我国居民膳食钠摄入量(5 702 mg每标准人日,折合成食盐量为14.5 g)仍远高于推荐的摄入量(中国推荐<6 g/d,WHO推荐<5 g/d)。我国成人钾摄入量普遍低于WHO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水平。因此鼓励增加蔬菜、水果等天然富含钾的食物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用富钾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甚至全因死亡。
6.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ASCVD风险最低?
研究显示,包含较多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美国南方饮食模式,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食用含糖饮料、精制谷物、薯条等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甚至比食用动物制品的风险还高。此外,长期低碳水化合物但高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与心脏和非心脏死亡率增加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70%)及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40%)均增加死亡风险,供能占50%~55%定义为适度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会增加卒中、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应避免饮用。
二、身体活动
1.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中至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减少相关。建议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每周累计进行300 min以上的中等或150 min以上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心血管病风险进一步下降;进一步增加身体活动达到极高水平,会带来持续但逐渐减少的附加效益,但潜在风险不明确,不做常规推荐。
2.因身体原因无法进行中至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怎么办?
研究表明即使身体活动水平低于当前的推荐量,心血管保护效果依然明显。鼓励所有成年人达到建议的最低活动量,不能达到最低标准者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活动强度与时间,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3.减少静态生活方式对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有帮助吗?
久坐等静态生活方式与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增加相关,并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减少久坐行为,特别是未达到当前推荐身体活动水平者,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三、控制体重
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能有效减重吗?
汇总分析显示,坚持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行为模式改变12~18个月,可有效减轻并维持体重,可降低血压以及LDL-C和血糖水平,减少新发糖尿病且不增加其他心血管病风险。低脂肪及低饱和脂肪饮食联合或不联合身体活动减重,可使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8%,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7%。
推荐将每周150 min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初始减重措施,每周200~300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用于维持体重、减少反弹。热量摄入男性宜控制在1 500~1 800 kcal/d,女性则为1 200~1 500 kcal/d。上述行为模式改变,可以在6~12个月内使体重下降5%~10%,平均约8 kg,并可见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持续改善。
四、戒烟
1.吸烟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吗?
吸烟是心血管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越高。即便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年轻人吸烟仍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青少年应远离烟草。
2.二手烟暴露有无心血管病风险?
二手烟暴露同样增加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病风险。研究显示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后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20%~30%。青少年也应避免二手烟暴露。
3.戒烟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及再发心脏事件的比率即可下降50%,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降低70%以上;戒烟15年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获益明确。
五、控制酒精摄入
饮酒与心血管病风险关系如何?
过量饮酒增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对观察性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红酒、啤酒与心血管事件间存在J形曲线关系,即适度时血管事件风险最低,过量时风险增加;而烈性酒与血管事件风险间未见J形曲线关系。另有汇总分析显示每周酒精摄入100 g以下者死亡风险最低,在此之上随饮酒量增加,无基础心血管病史者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死性高血压疾病及主动脉瘤发生率逐渐增加,提示饮酒量低于当前推荐的标准可能更安全。
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肝肾功能不良者以及孕妇和青少年不建议饮酒。普通人群也不建议通过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病。
六、保持健康睡眠
睡眠障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吗?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质量。大量观察性研究及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失眠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睡眠时间过短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而每日保持7~8 h充足的睡眠时间及良好质量的人群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
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对心血管影响如何?
抑郁、焦虑、暴怒、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心理异常与心血管病发生有关。保持乐观情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
血压管理
一、有助于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
1.哪些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目的是降低血压和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干预包括合理膳食、限盐、限酒、减重和身体活动。
2.合理膳食能降低血压吗?
富含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维持足够的钾、镁、钙等离子摄取的DASH饮食可使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11.4 mmHg、舒张压降低5.5 mmHg,一般人群可分别降低6.7和3.5 mmHg,并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和卒中风险。我国研究发现对DASH饮食、中国膳食宝塔和替代性健康饮食依从性高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较低,总死亡、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均较低。
3.应采取哪些措施通过减盐降压?
血压升高个体每日食盐摄入应小于5 g。除减少烹饪添加食盐外,还要减少使用含钠的调味品(酱油、味精、鱼露等)。另外,少吃加工类食物(糕点、火腿、罐头等)。推荐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全谷类、纤维类、富含钾和其他矿物质的食物。
4.减重降压效果如何?
超重和肥胖人群减重5%~10%时可降低血压,且随体重降低幅度增加血压进一步下降,减少服用降压药的种类。在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 mmHg)和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人群血压降低幅度更大。因此建议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使体重和腰围维持正常,即体重指数<24 kg/m2,腰围<90/85 cm(男性/女性)。
5.高血压患者应如何通过身体活动降低血压?
身体活动可改善血压水平。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60 min),可使血压有效降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均可获益。队列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其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均降低。对于高血压患者,抗阻运动可显著降低舒张压,但对收缩压作用较弱。需注意高血压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应慎重。对于老年患者,低中强度身体活动12周,对血管弹性改善作用明显,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每周2~3次,每次20~30 min)还有助于降低收缩压。
无论高血压还是非高血压人群均建议除日常生活活动外,均进行每周4~7 d、每日累计30~60 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采取有氧、抗阻和伸展等形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即活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高危患者活动前需接受评估。
6.限酒能否带来降压益处?
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于酒精摄入量大(每日酒精摄入量>24 g)的高血压患者,减少酒精摄入可显著降低血压。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收缩压下降3.31 mmHg,舒张压下降2.04 mmHg。目前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少量饮酒的人减少酒精摄入也可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
二、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治疗对心血管风险降低作用如何?
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和死亡总风险。收缩压降低10 mmHg或舒张压降低5 mmHg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0%、总死亡率降低10%~15%、卒中发生率降低35%、冠心病发生率降低20%、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40%。但正常高值人群降压治疗获益仅限于合并冠心病者。
2.目前强化降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主要在欧美人群中进行的强化降压研究ACCORD、SPRINT和SPS3研究入选人群分别为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危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入选人群按照血压目标分组,积极干预组的收缩压分别降至119、121和127 mmHg,强化降压治疗组的心脑血管事件有降低趋势(ACCORD)或有显著降低(SPRINT和SPS3)。另外还有荟萃分析结果也支持强化降压治疗。
ACCORD和SPRINT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强化降压可增加不良反应,但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将收缩压进一步降至120 mmHg以下,则因不良反应停药发生率增加。因此,基于疗效和安全性的综合考量,本指南建议,降压治疗的最佳目标为130/80 mmHg以下,基本目标为140/90 mmHg以下。
3.1级高血压患者应如何采取降压治疗方案?
对1级高血压(140~159/90~99 mmHg)且为高危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可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关于1级低中危高血压人群初始降压药物治疗的直接证据主要来自HOPE3研究的亚组分析,即中等风险的1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3.5 mmHg,平均154 mmHg),收缩压降低6 mmHg时主要终点事件显著减少。
4.血压正常高值者是否需要降压药物治疗?
使用ACEI和ARB治疗2年可降低无心血管合并症的血压正常高值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心血管病低中危人群使用降压药物未见心血管终点事件获益。血压为130~139/85~89 mmHg且合并糖尿病或CKD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通常更为严格,故在这些患者中使用降压药物是合理的。
5.总体风险不同的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根据总体风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降低其总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风险不同疗效不同,总体趋势为基线风险越高治疗绝对获益越大,但仍存在高剩余风险。对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无论基线总体风险如何,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减少卒中事件。对于心血管病低危患者,降压治疗减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的疗效有限。
对于血压140/90 mmHg以下的患者,仅有证据显示合并冠心病的高危患者可从降压治疗中获益。
6.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降压治疗?
合并高血压的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可改善其视网膜病变,尚缺乏有关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研究。
有关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降压治疗可显著减少其心血管并发症和总死亡风险。荟萃分析同样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只有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支持舒张压<80 mmHg的证据主要来自ADVANCE和ACCORD研究,强化血压控制组的舒张压均降至80 mmHg以下。
7.年龄对血压控制目标有什么影响?
迄今为止有关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研究均在相对健康的老年人群中进行。这些试验包括关于8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试验,入选者的收缩压>160 mmHg,另外一些研究入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基线时已服用降压药物,为1级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可降低此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虚弱老年人的血压管理应避免降压过度导致不耐受。
8.不同降压药的疗效是否不同?
5大类降压药物在减少总心血管事件方面作用近似,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不同药物对于单一终点事件的影响不同,β受体阻滞剂减少卒中的作用弱于其他4类降压药物,而钙通道阻滞剂预防心力衰竭的作用较弱。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优势作用人群,对于不同靶器官损害人群的影响不同,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优先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合并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患者优先以ACEI或ARB为基础用药。
降压药物在不良反应方面也存在差异,噻嗪类利尿剂可降低血钾、升高尿酸,β受体阻滞剂可致缓慢性心律失常,钙通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下肢水肿,ACEI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干咳。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有协同降压的作用,可改善患者依从性。
其他降压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不作为首选药物。
血脂管理
一、血脂目标推荐
需要检测哪些血脂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ASCVD风险?
对ASCVD风险评估最重要的血脂指标是TC和HDL-C。TG和Lp(a)可作为危险评估的辅助危险因素。LDL-C为多数临床干预研究中的治疗靶点和疗效判断指标,在我国的ASCVD风险评估模型中其也是重要的风险评估因素。通常情况下LDL-C与非HDL-C(TC-HDL-C)和ApoB相关性很好,LDL-C能作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的主要代表,但在部分TG升高的患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患者)中,LDL-C所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的比例明显下降,单纯应用LDL-C会低估ASCVD风险。而非HDL-C代表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其预测ASCVD风险更可靠,因此非HDL-C既作为ASCVD危险评估指标,也作为血脂治疗的干预靶标。
二、降胆固醇目标推荐
1.对于一级预防的人群,血脂的降低目标是否一样?
所有研究证实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将LDL-C降得越低、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降低越多,目前未发现LDL-C与ASCVD失关联的阈值。因此,理论上所有个体只要降低LDL-C均可降低ASCVD发生风险。但考虑到药物治疗的成本及潜在的不良反应,临床上需根据ASCVD基线风险制定降脂目标,基线风险越高,降脂治疗的绝对获益越大,相应的血脂目标越低。
有关ASCVD预防血脂目标设定的依据主要源于随机对照试验(RCT),部分来自于观察性研究和基因孟德尔RCT。尽管这些研究没有系统探索LDL-C的特定目标值,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LDL-C降低越多、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降低越多。研究未发现LDL-C降低本身的不良反应。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一级预防的降脂治疗证据不充分,因此没有特别推荐。
2.非HDL-C目标最适合人群是哪些?
对于基线TG升高的患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患者),优先推荐非HDL-C作为降脂目标。非HDL-C目标值为LDL-C目标+0.8 mmol/L(0.8 mmol代表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携带的胆固醇)。
三、调脂治疗中的饮食管理
1.什么样的饮食模式有利于血脂控制?
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善生活方式,其中饮食对血脂水平影响最大,健康饮食是降低胆固醇的关键。
关于ASCVD一级预防中的饮食推荐,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推荐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果蔬、谷薯类及鱼类摄入的饮食模式。对饮食胆固醇及鸡蛋的推荐存在分歧。
2.为什么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
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与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关系是明确的,但饮食胆固醇摄入与ASCVD风险关系目前缺乏一致结果。影响饮食胆固醇摄入与ASCVD风险关系的混杂因素太多,其中最重要的混杂因素是摄入总热量和基线胆固醇水平。一项控制了个体的总热量和基线胆固醇水平的荟萃分析研究显示,饮食中胆固醇含量及鸡蛋数量与心血管病发生及全因死亡呈量效关系,每日每增加300 mg胆固醇摄入,冠心病风险增加17%、全因死亡增加18%。而其他发现胆固醇或鸡蛋摄入不影响心血管病风险的荟萃分析均未对基线胆固醇水平及总热量进行控制。
同时考虑到与欧美心血管病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我国心血管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且血脂异常人群也同步上升,2012至2014年人群血LDL-C水平较2002年上升了近50%。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提示需加强控制高胆固醇饮食的摄入。建议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饮食胆固醇和鸡蛋黄的摄入标准,ASCVD中低危人群限制每日胆固醇摄入量<300 mg;对于高危或血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人群,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更低(<200 mg)。
四、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1.为达到降脂目标,如何选择降脂药物?
除生活方式外,降胆固醇药物在ASCVD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机制可分为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依折麦布及胆酸螯合剂以及抑制LDL受体降解的PCSK9抑制剂。上述3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
他汀类药物用于ASCVD一级预防证据最为充分。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高、中甚至低危人群的ASCVD风险。研究人群基线平均LDL-C水平从192 mg/dl(4.9 mmol/L)到108 mg/dl(2.8 mmol/L),结果一致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ASCVD风险,且LDL-C降低越多其风险降低越多。
2.他汀治疗不达标时,为什么不建议增大他汀剂量而联合非他汀类药物?
尽管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但其剂量增加1倍,LDL-C降低效果只能增加6%,且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肌病及新发糖尿病等。我们推荐起始使用中等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使用中等强度他汀后LDL-C不能达标者应联合使用非他汀类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血脂康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中国人群二级预防研究中显示出临床获益,可作为中等强度的降胆固醇药物使用或他汀不耐受者的替代药物。
3. 75岁以上老年人是否需要降脂治疗?
有关75岁以上老年人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证据较少。荟萃分析显示,75岁以上组及75岁及以下4个年龄组人群均可能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但没有基础心血管病的2个老年组(70~75岁,>75岁)的获益程度有下降趋势。因此7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根据其ASCVD风险和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进行降脂治疗。
4.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选择降脂措施?
CKD是ASCVD的高危因素,而他汀类药物降低ASCVD风险的作用又受肾功能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病的风险,但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心血管保护作用降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幅度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下降。SHARP研究通过纳入无明确心血管病史的中重度CKD患者(包括透析和非透析者),证实辛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可显著减少ASCVD风险17%。但AURORA研究的结果提示,已接受持续透析治疗的CKD患者,在未合并ASCVD的情况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并不减少ASCVD风险,因此目前不推荐对持续透析CKD患者给予他汀预防ASCVD。
五、TG管理与ASCVD一级预防
1.TG是否与ASCVD风险有关?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TG升高与ASCVD风险增加有关。此外,孟德尔基因RCT也支持TG与冠心病呈因果关系。近期的基因RCT发现,当降TG相关脂蛋白酯酶基因变异与LDL-C降低相关LDL受体基因变异导致同样幅度ApoB变化时,其对ASCVD危险产生同样影响。这一结果提示富含TG脂蛋白及其残粒与ASCVD的因果关系是由ApoB脂蛋白颗粒而不是TG本身决定的。
2.降低TG的重要生活方式措施包括哪些?
TG升高与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密切相关,运动和控制饮食可减少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低TG。饮酒是TG升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TG升高的个体更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饮食成分中除限制脂肪酸的摄入外,要特别注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摄入纤维含量丰富的低糖饮食,如全谷类的粗粮。
3.降低TG药物对ASCVD预防效果如何?
目前降低TG的药物主要包括烟酸、贝特及n-3不饱和脂肪酸(鱼油)。这3类药物均可用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减少胰腺炎发生。但3类药物对ASCVD预防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烟酸的临床研究结果均为阴性,已不推荐作为预防ASCVD的降TG药物。贝特类药物干预研究的一级终点为中性结果,但单项研究或荟萃的分层分析结果均提示,对于基线TG>2.3 mmol/L的人群,贝特治疗组ASCVD风险显著下降。新的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pemafibrate)显示出强效降低TG作用,其相关的临床终点研究(PROMINENT)纳入他汀治疗后LDL-C达标且基线TG轻中度升高(200~499 mg/dl)和HDL-C≤40 mg/dl的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和培马贝特治疗,结果未显示两组临床事件差异,这为贝特类降低TG是否降低ASCVD风险提出挑战。
n-3不饱和脂肪酸(鱼油)降低TG的临床终点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几项大规模的RCT如ORIGIN研究、ASCEND研究和VITAL研究均显示,对于ASCVD高危患者给予低剂量n-3不饱和脂肪酸(1 g/d)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REDUCE-IT研究采用高剂量IPE(4 g/d)与安慰剂(矿物油)比较,研究对象为接受他汀治疗后仍有TG升高(>1.7 mmol/L或150 mg/dl)的患者,结果显示高剂量IPE较安慰剂主要心血管疾病终点降低25%(P<0.001),该研究的观察对象中70.7%为二级预防对象,29.3%为一级预防对象。另一项类似设计的STRENGTH研究纳入接受他汀治疗后TG仍升高的ASCVD高危人群,随机给予高剂量n-3脂肪酸[4 g/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或安慰剂(玉米油)治疗,经5年左右随访后两组未显示终点事件差异而提前终止研究。提示n-3脂肪酸的ASCVD预防作用不仅与剂量有关,可能也与种类有关。荟萃分析结果显示n-3脂肪酸的2种成分,即EPA和DHA中,EPA与ASCVD关系更为密切,其带来的获益似乎超出单纯的降脂效应,而DHA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则较弱。
2型糖尿病管理
1.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模式是否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地中海饮食与DASH饮食及素食均被证明有助于减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研究已证实遵循健康饮食模式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及相关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对控制2型糖尿病尤其重要,应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全谷物(粗粮、杂粮),避免摄入精米、精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研究提示摄入脂肪的种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预防有重要作用。我国队列研究显示摄入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瑞典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食用鱼肉与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有关;日本一项基于亚洲糖尿病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肉类摄入量增加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升高相关。减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手段,超重和肥胖者应减重。营养计划的制定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2.身体活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有何作用?
RCT的荟萃分析显示身体活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氧联合阻力训练可改善血糖控制、促进减重。研究发现,包含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在内的健康生活方式与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关。此外,长期中等强度连续训练联合阻力训练以及高强度间歇训练联合阻力训练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改善外周动脉僵硬度。
对于老年尤其是有其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步行等简单的身体活动方式。相对健康的年轻患者,鼓励采用多种身体活动方式。除了规律进行身体活动的方案外,还应鼓励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如爬楼梯、步行或骑行等)。
3.二甲双胍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UKPDS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荟萃分析支持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对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体重和改善ASCVD结局有益,且安全性较好、成本低廉。二甲双胍有导致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1.73 m-2的4期CKD患者禁用。对于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若无禁忌证,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年轻或仅有糖化血红蛋白轻微升高的患者,可先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然后根据血糖及时启动二甲双胍治疗。
4.SGLT-2抑制剂能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吗?
SGLT-2抑制剂作用于肾近端小管,抑制其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泄,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使用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及达格列净均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虽然大多数受试者在基线时已患有心血管病,但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的作用已被证明可扩大至一级预防人群。此外,有关卡格列净及达格列净的临床试验CANVAS和DECLARE,分别纳入了34.4%和59.4%的存在高危因素但尚未发生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SGLT-2抑制剂可降低此类患者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可考虑将其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5.GLP-1受体激动剂能否减少ASCVD高危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阿必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可降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ASCVD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试验中,LEADER、SUSTAIN-6和REWIND分别纳入了27.6%、27.8%和68.5%存在高危因素但尚未发生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仅REWIND研究提供了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证据。
基于当前证据,对于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无论血糖是否控制,在可及和可负担的情况下启用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是合理的。
阿司匹林的使用
1.哪些一级预防的人群适合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争议较大。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获益较小而出血风险较高,包括严重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均明显增加。2016年以后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的获益有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在减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卒中方面。最新的相关研究(ASCEND、ARRIVE、ASPREE等)结果使阿司匹林的推荐级别进一步降低。
因此,应筛选缺血危险程度更高的一级预防人群。建议10年ASCVD风险≥10%,且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传统危险因素以外的增强因素,如早发心肌梗死家族史,血脂、血压或血糖控制不佳,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明显较高者等(详见“心血管病风险评估”部分),在与患者充分沟通获益和风险后使用阿司匹林。
2.哪些一级预防的人群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
使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时,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风险大于获益,不建议常规使用。对于年龄<40岁的患者,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判断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的风险获益比。此外,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既往有胃肠道出血或消化性溃疡疾病,既往有重要脏器出血史,低体重,年龄>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CKD,同时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和华法林等)。
3.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是多少?
荟萃分析证据提示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的ASCVD风险获益等同于大剂量阿司匹林,但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较高。不同体重的人使用标准剂量的阿司匹林风险获益比不同,但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目前建议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剂量为75~100 mg/d。
引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4) : 343-363.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中文说明书

发热为主要诊断的病历首页数据分析

阿米卡星的安全性:是天使还是魔鬼?
伏立康唑的药理作用、基础研究及其在隐球菌感染中的治疗
抗微生物药物过敏患者的处置——西班牙指南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超敏反应
危重患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延长输注:重温证据
重症患者G-菌感染,β-内酰胺类药物最佳治疗方案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吗?
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重症感染(指南优化要点)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视频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视频12:碳青霉烯类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单用呼吸喹诺酮?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2张神表格: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的比较
大环内酯类药物长期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几个问题
视频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急诊成人及儿童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有哪些?
名词小词典:抗菌药物、抗生素与抗菌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的误区和探讨
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指征、类型、优劣和新型非传统联合
图形助记:常用11大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一文理清:18类抗菌药物特点及选用
神总结:各类抗菌药物特点及选用!
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表)
表格: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汇总!
抗菌药物的五大作用机制(6分钟视频)
汇总表:抗HIV药物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收藏)
致病微生物的鉴别是全身性感染正确抗生素治疗的前提
抗生素:一切都取决于时机,不是吗?(综述译文)
优化抗生素应用:疗程和降阶梯治疗
常见感染的抗生素治疗:越来越多证据支持缩短疗程
如何使用抗生素的再思考: 把影响抗生素决策的4时间点整合到临床实践中
咳黄脓痰就用抗生素?看看众指南如何说!
我们该用抗生素治疗咽痛吗?
脓毒症的初始抗生素治疗(综述译文)
脓毒症时降钙素原导向的抗菌药物停用时机
2020年最新专家共识: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难治性感染治疗:不只是抗菌药物
微生物思维看待抗感染的铁三角(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常用抗感染药物溶媒选择?配制后放置时间多久?(表格)
抗感染药物临床药理学及特殊生理、病理下的应用
慢性骨髓炎抗生素应用疗程
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评价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 汇总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些知识我们该懂!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有何不同?
仅仅想到过敏会落坑:35岁女,发热5天,静滴头孢曲松后突发胸闷、气促?
如何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6种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
青霉烯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与分级管理建议
碳青霉烯类之"四大培南"如何选?
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决策-最佳实践
抗菌药物对重症患者的不良影响与降阶梯治疗
危重患者抗生素治疗的关键细节
重症患者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加量与减量
低蛋白血症对危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
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
少即是多:重症不是滥用抗生素的借口
重症患者准备接受侵入性操作,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不同部位感染的抗生素应用/选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诊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这个细菌导致的腹泻“禁用”抗菌药物!
影响凝血功能的抗菌药物都有哪些?
头孢哌酮为何可致凝血障碍?如何处理?
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如何应用抗菌药物?
肾功能变化对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
终末期肝病合并细菌等感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哪些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如何调整?
抗菌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AKI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如何调整抗菌药物?
CRRT对脓毒症治疗中抗菌药物清除作用的影响
CRRT时常用抗生素的剂量调整(表)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常见问题及改进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临床上哪些抗菌药物有抗结核作用?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
关于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的困惑
盘点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看穿血脑屏障BBB,盘点透过BBB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治疗相关性脑病?(病例)
抗生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抗生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争议与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抗生素治疗( WSES 国际共识声明)
急性胰腺炎,用不用抗菌药物,怎么样?
抗菌药物的胆汁浓度(表格)
表格:抗菌药物在下呼吸道组织的分布
经气道局部应用的抗感染药物(专家共识)
共识: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如何经气道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
共识: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
基于抗菌药物PK-PD的感染治疗方案优化(视频)
图文+视频:应用PK/PD理论优化抗感染治疗
PK/PD对临床合理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意义(施毅教授)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治疗对常用抗感染药物药动学影响
脓毒症患者基于药效与药代动力学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上)
脓毒症患者基于药效与药代动力学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下)
学习笔记: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如何选用?
哺乳期乳腺炎如何使用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疗程
病例学习:何为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污染?指南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真正的勇士耐药菌,敢于直面各种强大的抗生素
耐药形式严峻,革兰阴性杆菌GNB感染抗生素疗程如何调整?
MRSA如何选用抗菌药物: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常见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表格)
2020年抗菌药物“三网”监测数据汇报(视频)
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对降低耐药率作用的争议:解读与思考
耐药背景下,抗菌药物如何个性治疗?(视频)
WHO声称:目前正在研发的抗菌药物不足以治疗“超级细菌”感染
重症患者耐药阳性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有方可寻
重症感染抗菌药物选择:广覆盖与个体化
药代动力学导向的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
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与控制策略
肾功能减退时,万古霉素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
抗MRSA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以达托霉素)的不良反应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病例学习:瘙痒+可触及的红疹,万古霉素之伤?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止咳糖浆含乙醇!慎重与头孢类抗生素联用?
抗菌药物的的临床合理使用(上下集视频)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策略(华西第二医院陈力)
抗菌药物临床选择(好文+视频合集)
戏说抗生素(上下集,卓超博士)
BBC纪录片《抗生素真相》
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
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
淋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南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争议
介入诊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专家共识
2020年指南: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到底何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主要病原体是?
避坑:八大案例盘点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用药
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修订: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何为无氟喹诺酮、氟喹诺酮、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如何正确使用?
莫西沙星的心脏毒性
案例:输入左氧氟沙星后,左痒右痒全身痒
阿奇霉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指征:写给临床医生的简要综述
阿奇霉素的“用三停四”靠谱吗
这位HIV合并梅毒的患者,青霉素过敏,能用阿奇霉素吗?
又OUT了,肺炎支原体肺炎还首选阿奇霉素?
多黏菌素B诱发皮肤色素沉着的机制
多黏菌素雾化的若干问题
如何优化静脉注射多黏菌素的处方,以提高危重患者的寿命和疗效?(附原文)
同为多黏菌素,各有千秋,如何使用?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多黏菌素类合理应用国际共识指南(2019)
假如抗菌药物会发朋友圈,它们都发什么呢?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当茶碱遇到抗菌药物,该警惕什么?
细菌性疾病的目标治疗:主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选择
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方案再解析(再读指南)
学习笔记: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何选择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图文+视频:何为抗菌药物的DDD?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DDD值速查表

同病异人,CT病灶典型,勿滥用抗菌药物!
病例分享:食道的镜下图犹如脆皮冰激凌,抗生素之祸?
病例:多种抗生素包围也无效的肺炎,lipoid pneumonia
发热的艾滋病男青年,持续探案+9次调整抗生素终究揪出罕见元凶?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从理论到实践
资源分享:抗菌药物,一知半解?33个高清视频合集!
视频14:脊椎脊髓炎的抗感染治疗
视频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视频12:碳青霉烯类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视频11:抗菌药物的配伍
视频10: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腹腔脓肿
视频9: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细菌性脑膜炎
视频9+图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药物使用
视频8: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视频7: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复杂性尿路感染
视频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视频5:喹诺酮类抗生素
视频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视频3:青霉素类抗生素
视频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视频1:如何评价、选择抗菌药物?

通用技术

国家卫计委: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重症技术:6个重症操作前谈话

重症技术常用操作图谱(精彩好图)

NEJM教学视频:手卫生(英文版,中文字幕)

视频:七步洗手法操作流程

手卫生有什么新进展吗?(译文)

手卫生的“昨天、今天、明天”(PPT课件)

重症患者准备接受侵入性操作,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吗?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见(2021)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

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

奈特临床技术操作图解指南

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2022

常规皮试假阳性率达94.1%?“青霉素过敏史”主诉患者规范化青霉素过敏检测


氧气疗法

关于吸氧的3个问题(PPT课件)

氧疗(北京协和医院杜老师授课视频)

低氧血症的诊断思路(视频)

脉氧仪是惊艳的,但并不完美

认识第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SO2 )!SpO2≠SaO2?

重症成人合理的氧疗目标(译文)

重症监测技术:氧供、氧耗和氧的供需平衡

氧:起源、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在重症疾病中的应用

无创通气与氧合策略(PPT课件)

正确认识氧疗的利弊,警惕氧中毒!

成人重症的氧中毒

高流量氧疗在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进展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PPT课件)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爱你这个基本功不容易!

气管插管详细步骤、评分标准(附视频)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配合(PPT)

气管插管术(医护配合,图文+视频)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PPT课件)

气管内插管入路选择及其并发症

问:如何预防气管插管相关的心脏骤停?

10条优化重症患者成功气管插管脱机及拔管的技巧

玩转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拔管前评估

视频: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喉罩技术+电除颤术

气管插管(图文+2视频)

收藏!急救技术-环甲膜穿刺术【图文+视频详解】

NEJM视频:气管插管 + 拔除气管插管 + 环甲膜切开

ICU的经皮气管切开术

NEJM:经皮气管切开术(图文+视频)

扩张钳式(PORTEX Griggs) 经皮气管造口技术(图文+视频)

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步骤、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图文+视频)


心肺复苏

特殊病因(可逆病因)的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救治流程及合理用药

成人心脏骤停CRP实操22条意见(2020年AHA指南)

中国急诊专家共识: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成功救治心脏骤停1例报告

心脏骤停不等同于心源性猝死

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区别

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

心脏骤停后重症监护期间的个体化血压目标

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的使用:已知、未知和争议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专家共识

记好了:如何正确且高效的拨打120急救电话?

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终止的时机与指征

全球统一的心肺复苏术标准:多个动图分步解析+高清视频

视频:心肺复苏(欧洲复苏委员会)

精致有趣的动画版心肺复苏教学

我国首部急救科普三维动画视频---心肺复苏,学会可救人一命!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术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成人心肺复苏最佳胸部按压点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与机械通气(PPT课件)

重症监护ABC系列10: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热点解读

心肺复苏压断老人12根肋骨遭索赔?法院判了......

202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成人与孕妇部分)

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的最新评价

落坑:低血钙--补钙补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专家共识2019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何操作?非常简单,3分钟视频学会!

心脏停搏,先除颤还是先心肺复苏?

除颤仪的使用(PPT课件+视频)

除颤仪的使用(视频)

教学视频:双人心肺复苏+电除颤

国家卫健委:心脏除颤器安全管理


静脉置管

穿刺针上的G、mm是啥?尺寸的计算公式是?

颈内静脉穿刺术

视频:颈内静脉置管术(中文字幕)

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穿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图文详解)

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详解(图文结合)

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经验+视频)

视频:桡动脉穿刺技巧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平面内)

桡动脉置管的十个最佳实践技巧

重症超声引导的血管置管精准操作

视频: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新手秒变老司机:中心静脉穿刺(视频+图文)

中心静脉穿刺的穿刺经验,避开十大埋伏!

PiCCO穿刺置管、连接和数据获取(带视频)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2019

中心静脉通路实践指南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

实操教学视频:中心静脉压力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再评价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2022

中心静脉压急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附PDF)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中心静脉与动脉血气的比较及其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集锦:深静脉置管、管理;中心静脉压(共计27篇)


四大穿刺

解密:腰椎穿刺为什么老是失败?

成年人诊断性腰椎穿刺后卧床时间和体位的最佳证据应用

CT和腰椎穿刺正常的爆裂样头痛患者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入检查吗?

NEJM教学视频5合集:胸穿、腰穿、腹穿、骨穿、心穿

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细节(附视频)

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术(NEJM视频)

如何引流胸水:引流时间安排、引流管径的大小?

胸腔积液及其引流引发的病理生理学效应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定义、病因、分类

胸腔积液的定位巧记

胸腔积液的基础与临床(经典教案)

胸腔积液的一些事儿。。。

临床实战病例引导学习恶性胸腔积液

包裹性胸腔积液,如何使用尿激酶?

集锦:胸腔积液,共计38篇

胸水疑案:右侧胸水居然来自脑脊液???

您见过吗:一侧胸水像牛奶,一侧胸水像橙子汁?

肝硬化胸水来源何处?与腹水一定并存吗?如何诊治?

这个病例是胸水还是胸膜肥厚?CT如何鉴别?

肺栓塞为何出现胸腔积液?如何诊治?

病例:72岁男性,快速进展性肺囊肿与胸腔积液

以单侧胸腔积液入院,发现多浆膜腔积液,这种鉴别诊断你还记得吗?

肺部超声评估胸腔积液(译文)

识别气胸的好方法(文图结合)

共识:自发性气胸的处理(2016 年版)

声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欧洲呼吸学会)

气胸病因知多少,这些疾病不能忽略?

如何鉴别气胸与肺大疱?

图解1例怪胸片。附各种原因导致气胸的治疗?

疑似气胸而不是气胸,形像而神不是?

小小气胸亦致命?

50岁男性,双侧气胸闭式引流术后,突然剧咳,RPE?

看图识病:CT气胸还是肺大疱?还有什么异常?


机械通气

什么是呼吸机?为什么要用呼吸机?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英文视频,中文字幕)

呼吸机波形评估诊断肺部病理生理学的流程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

机械通气基础(好文力荐)

机械通气前准备(PPT课件)

机械通气进阶培训(PPT课件)

呼吸机的使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手把手培训)

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演示视频

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操作(图文+3个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机械通气基本原理及基本模式(值得收藏的PPT课件)

呼吸机通气模式(常用模式全集)

机械通气基本模式:呼吸机设置概述

呼吸机通气模式(英文版,中文字幕)

机械通气-参数设定

机械通气—常用模式

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这样就懂了!

机械通气:呼吸末正压(PEEP)的设置与滴定

如何通过临床指标指导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雾化应用(PPT课件+3个视频)

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0)

机械通气—监测与故障处理

机械通气的脱机流程(PPT课件)

机械通气撤离面临窘境:理论和实践怎么去做?

机械通气撤离影响因素和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点的选择

误诊:机械通气者CT示双肺毛玻璃影,肺弓形虫病?

TBI患者机械通气:现有证据和临床建议

床旁超声评估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风险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PPT课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流程

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要点(一图读懂)

分享26篇文献: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康复

无创呼吸机BiPAP V60的使用操作 | 高清视频

无创呼吸机规范化操作流程图

无创呼吸机使用培训

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实践要点

经鼻高流量氧疗切换无创呼吸机时机(文图+视频)

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活动的评估

如何通过呼吸机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短视频)

有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及实践要点

程序化机械通气撤机流程,呼吸机应用成败的关键!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肝肺穿刺

CT介入引导操作规范(2022)

呼吸危重症患者行肺组织活检操作的专家意见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附2个视频)

快速识别与处理胸部肿瘤经皮穿刺相关急重症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在肺癌应用相关共识

看图识病:肝脓肿穿刺液为红褐色?

肝穿刺活检:安全性、目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硬货分类:重症超声、心脏超声、肺部超声、超声引导


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国家卫健委)

重症血液净化:从技术到科学

重症血液净化:从理念到实践

六大血液净化模式临床应用要点总结(表)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专家共识(2021年)

血液净化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强化血液净化治疗中毒:过犹不及

操作视频:血液净化-胆红素吸附治疗

血浆置换标准操作规程(国家卫健委2021版)

CRRT上下机操作流程图解(PPT课件)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如何调整抗菌药物?

CRRT时常用抗生素的剂量调整(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时机之争,仍在继续?

连续性血液净化置换液的配制(重症血液净化学)

血液透析基础知识大全

血液透析时机的选择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防治专家共识(2022)

输血透析尿毒症者并发丙型肝炎引发的争议

47岁女患者,长期透析-发热-左下肢疼痛-肺内结节,原因何在?

透析性脑病(血液透析并发症)

一种越来越罕见的综合征:透析失衡综合征(DDS)


重症超声
对肺脏超声评分系统的思考
肺超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视频)
如何使用床旁超声对清醒俯卧位通气患者肺复张评估?
重症超声的血管评估
颈部血管超声、经颅脑实质超声和周围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操作规范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操作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超声应用专家共识(战时应急稿)
图文详解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方法
重症超声与血流动力学(王小亭)
重症超声基础讲座系列1+2(6个视频)
重症超声导向的六步法休克评估流程
不明原因休克急诊超声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超声心动图标准观察切面、测量参数、观测时相、测量方法
重症技术:心脏超声实操(附视频)
心脏超声中常用英文缩写+中文对照
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均为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
价值50块钱的心脏超声口诀
心脏超声测量标准参考(视频+图文)
超声心动图正常值(超全汇总)
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2021
为何肺超声检查总是失败?(译文)
重症肺部超声的15个基本征象(图示)
重症超声临床应用技术规范
肺超声检查如此简单:分步指南
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术(NEJM视频)
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细节(附视频)
肺部超声评估胸腔积液(译文)
重症超声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床旁超声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POC:急诊超声的临床应用
床旁超声评估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风险
基于循证的成人床旁超声护理专家共识
用事实说话:床旁超声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从超声心动图9大征象洞察肺动脉栓塞
如何利用超声心动图判断肺动脉栓塞?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平面内)
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视频2个)
临床问题:深静脉导管拔管前,是否需要超声检查?
超声引导穿刺视频: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操作示范
重症超声引导的血管置管精准操作
重症超声指导循环衰竭处理临床思维
重症技术:膈肌超声-操作实践经验(3个视频)
头颈部血管超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 (颈动脉部分)
中国重症经食管超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附PDF)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在肺癌应用相关共识
肝病超声诊断指南2021
硬货分类:重症超声、心脏超声、肺部超声、超声引导
好书/新书推荐:支气管内超声
循序渐进用好血管内超声
掌握规范肺部超声实操技巧
重症肺超声
心脏超声技术指南—解剖、检查规范及超声表现
畅销全球50年,《Feigenbaum超声心动图学(原书第8版)》
消化系统疾病超声入门
支气管内超声临床应用病例解析

ECMO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CO2R(PPT课件)
体外膜式氧合治疗成人重症呼吸衰竭推荐意见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 (2023版)
体外心肺复苏——起死回生之术还是奢侈的安慰剂(精彩幻灯)
VA-ECMO,真的可以避免死亡吗?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实践路径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导管维护技术规范
重症技术:ECMO与CRRT的珠联璧合
体外膜氧合ECMO的基础(译文)
ECMO生命支持期间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超声引导穿刺视频: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操作示范
体外膜肺氧合ECMO工作原理、上下机及管道预冲(附视频)
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抗凝管理
体外膜肺氧合抗凝管理现状和挑战
体外膜肺氧合抗凝管理进展
重症超声引领体外膜肺氧和从技术迈向精准管理(王小亭等)
凝血相关指标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出血风险的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过程中的监测
中国体外膜肺氧合应用现状及问题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上机时机的探讨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上机时机的探讨
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ECMO临床应用(附典型病例及操作视频)

其他技术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原理和操作规范(图文+视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操作规范(视频)
床边基本操作-颈动脉窦按摩,如何做???
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临床操作指南(试行)(第五版)
内科胸腔镜规范化操作(视频)
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国家卫健委办公厅)
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抗凝(栓)门诊标准操作规程专家共识
直立倾斜试验标准操作流程中国专家推荐意见
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2022)
动态心电图报告规范专家共识
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静脉硝酸酯类药物:规范化应用(附PDF)
胺碘酮规范应用专家建议(2019)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如何使用才正确?
病人用了胺碘酮死了,错在哪里?注意16种死法!
五花八门: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最佳使用方法是?
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的使用:已知、未知和争议
您到底懂不懂?药品说明书≠诊疗规范
【规范与指南】卡普兰-费希尔规则(Caplan-Fisher Rules)

师兄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淋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