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

重庆教育 2024-04-15

编者按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重庆日报集中刊发相关理论学习文章,以飨读者。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

屈  锐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和根本遵循。近年来,重庆市着眼于回答好建设教育强国核心课题,坚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思政课建设的时代价值、蕴含的教育规律,探索以提升“四力”为着力点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强化“三个坚持”,提升思想引领力。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的教育对象,如何通过课堂主渠道,传播好、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思政课建设的首要问题。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市委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市领导每人联系一所高校,深入师生调研宣讲,市委教育工委统筹谋划抓好思政课建设,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将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要坚持守好课堂主阵地。始终坚持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必修+选修”课程体系,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课“四化”改革,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堂与日常思政有机融合。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并重。守正是本源,创新是趋势。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守正中擎旗稳舵、保持航向。另一方面,实践没有止境,变化永不停息,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思政课建设,推进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创新中寻求新突破、激发新动能。


  做到“三个贴近”,提升理论说服力。新时代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重点在于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真理魅力。一是贴近时代。推进数字思政建设,打造重庆市高校数字思政实验创新中心,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开设“云课堂”,建设资源库,推进思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思政课智慧课堂,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推动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模式改革,使思政课教学在数字化赋能中增强视觉冲击、情感体验、政治认同。二是贴近社会。推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益互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联动,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打造具有重庆气息、红岩味道的思政课,研发地方思政课程,打造中小学思政实践课程品牌《行走·红岩》。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修线路,及时将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工作部署以及战高温、灭山火等鲜活案例引入思政课堂。三是贴近学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提升育人实效,将“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理论创新融入学校育人实践,开展国家级、市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品质。


  用好“三支队伍”,提升关键支撑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用好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配备两年攻坚计划”,“一校一策”抓好思政课教师配备,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配齐建强。遴选红色基地优秀讲解员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邀请“时代楷模”马善祥、毛相林等先进模范走进大中小学课堂,为学生们讲授“大思政课”。二是用好思政工作骨干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高校专职辅导员岗位,实施择优资助计划,选树思政工作年度人物,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督促指导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引等工作,做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引路人。三是用好党务干部队伍。突出党建引领,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在中小学实施党建“五双”工程,开展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基本功大赛和高校党建工作十大年度人物评选,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师生威信高,党务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建立“三项机制”,提升组织凝聚力。办好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生态,需要校内校外、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一是建立一把手管思政课机制。建立完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党委书记、校长认真落实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上思政课,带头抓思政课,带头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将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将马院作为重点学院,举全校之力进行重点建设。二是建立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好运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研究解决思政课改革的制度问题和长期发展规划问题。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切实用好各类资源,进一步增强校内外、校际联动,推进课堂内外一体化、各门课程一体化、大中小学一体化,凝聚育人合力。三是建立责任闭环管理机制。将思政课建设工作纳入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守土尽责办好思政课,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培养时代新人贡献新的更大力量。(作者系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


来源|重庆日报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