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企业老总屡屡无心入狱,谁之过?

2016-02-02 商会圈

商会圈|cccu_online

中国第一商会社交平台

(加入社群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右下角“写评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民主与法制》

作者|赵国华

在哀牢山上种树的褚时健——褚老爷子的橙子上市不久,冰糖脐橙——这一云南特产就有了新的别号"褚橙",一时间人们争相购买。后有柳传志的"柳桃",潘石屹的"潘苹果"跟进,但最终只落得个"东施效颦"。套用一句“文革”语式:"褚橙"的名号是人民给的,自吹自擂没用。其实,大家都知道,买褚橙不只是因为它的香甜,而是它的励志,更是人们对昔日"烟草大王"肯定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这种肯定,绝不是对褚时健出狱后"立地成佛""改邪归正"的赞赏,其中隐含着对那段特殊历史条件下褚时健所作所为的理解与同情。


与当前反腐中翻身落马的企业大佬比对,先前锒铛入狱的三九老总赵新先、伊利老总郑俊怀,红塔集团褚时健当属大企业老总当中的"非主流",实乃无心之过。


回顾三位国企老总的"犯事儿"过程,真的离不开一个词:时势。此前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企业家们心中总是想着总设计师的“摸着石头过河”论、“白猫黑猫”论,没有更多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自下而上的改革更使制度建设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而在这当中,走得过远的那些人往往在无意之中为这种中国改革现象"埋单",而褚时健、赵新先、郑俊怀就是买单者中的三位。


中国烟草大王,倒在国家对国企老总实行薪酬激励前夜


褚时健,这位1949年就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的游击队员,经历过“反右”、“文革”,在改革开放时代仍然冲锋陷阵在改革前线,1979年,在知天命的年龄被任命为红塔集团董事长,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现代化烟草企业,据公开数据估算,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为国家创造利税超千亿元,而当他的月工资为3000元。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国企老总缺乏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发展、国家增税、老总个人收入很少,富庙穷方丈是当时优秀大企业的普遍现象,许多优秀管理人才流失。


1995年,在即将卸任的时候,褚时健做了一个改变他和家庭命运的决定,与几个高管私分了帐外小金库中的300万美元。在法庭上,褚时健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我也辛苦一辈子了,不能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他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这样写道:"'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商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和迷茫。"毋庸置疑,该案引发了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改革,就在褚时健被判刑的第二年,红塔集团继任者新总裁宋国瑞拿到了百万年薪,而褚时健当了18年的厂长,全部收入仅88万。


中国中药现代化之父,依法治企有缺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赵新先掌舵的三九集团风光无比,1987年,南方制药厂正式投产时,产值达到了18亿元,直到1992年,三九集团在南方制药厂的基础上成立时,注册资本已有1.6亿元。1998年底,"三九"改制与军队脱钩,2000年3月,三九医药A股成功上市发行,募集资金近17亿元。以"深圳速度"和市场化手段,把三九集团做成中国知名品牌和中医药行业领头羊。就在这一年,"三九机制"被录入中国MBA经典案例库《经营通鉴》。赵新先被誉为"中国中药现代化之父"所谓三九机制也就是一人机制,其核心之一是: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精简机构和领导,各部门均不设副职,领导班子为一个人全权负责,没有副手,责任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在三九集团,赵新先一人担任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四个职位,一直保持到他退出三九舞台。


然而也就是当年,被视为管理界"葵花宝典"的"三九机制"导致了赵新先的锒铛入狱。法院认定赵新先在三九集团的一次收购中,"未作评估、未经集团党委讨论、未报上级审批,未进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超越职权决定或积极推动涉案股权收购协议的签订、履行,致使三九企业集团遭受重大损失,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虽然当年4.7亿港元购得的那块土地后来已经大大升值,那却是后话,如今,已经没人会提及赵新先的先见之明。


在经济上,赵新先是清白的,在收购时并无利益输出,这也是世人同情他的原因。"无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是世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普世"观点。赵新先虽无心为恶,但他应知道,任何好使管用的企业管理制度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应是是对赵新先事件的最好总结。


乳业教父梦断MBO,源于"法人治理"结构未落实


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即使对手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郑俊怀和他当年的伊利的:20多年中,郑俊怀率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当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效益连年翻番。1993年组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牛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与股份制改组前相比,净资产总额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1996年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郑俊怀,中国乳业教父。这是如日中天时的伊利,这是如日中天时的郑俊怀。


依公开报道讲,郑俊怀的滑铁卢源于MBO操作路径的"跑偏",公诉方指控郑俊怀等将伊利股份托管企业的1500万元贷款以及150万元借款放入了华世商贸的账户里面,华世商贸用这1650万元购买伊利的股份,即如果有人出让股份,郑俊怀就利用伊利公司外面的华世商贸来收购伊利股份,郑俊怀等人的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罪。而郑俊怀一直认为其行为违规,但不构成犯罪。成立华世公司借用八拜奶牛场贷款1500万元和伊利公司150万元购买伊利法人股的行为,是为了解决管理团队持有股份的股权来源问题,以达到对管理团队的长期激励,而不是谋取私利。


其实,郑俊怀MBO操作路径的"跑偏"只是一个结果。故事的丰富程度可以从中国国企经理人股权激励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等各个层面解读。试想,如果不是发生其操刀下的伊利独董罢免事件,如果其他具体经办者和郑老板一样绕过董事会决议直接办理,结果会怎样?真的,历史不能假设。


可以说,赵新先、褚时健、郑俊怀都是经营天才,今天他们或已再创辉煌,或正大步走在再创辉煌的路上。诸多教训,依其天份无须提醒。而直至今日,许多大企业老总依然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以及中小股东对其决策权的制度性限制毫不敏感,没有充分吸取前车之鉴。这些大企业老总确实不同于那些年薪百万甚至千万仍然贪腐的国家蛀虫,其行为动机确实不是为了捞取个人利益。但在改革开始顶层设计、已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今天,深谙规则、尊重规则、敬畏规则,应是大企业老总内心永远绷紧的那根弦儿。

【更多推荐】

声明:我们精选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联系请注明“版权”。更多交流合作请加小编微信:WenLvZhongGuo   投稿:info@shanghuiquan.cn


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友谊,就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